欢迎访问烟草控制资源中心官方网站! 设为首页      加入收藏      网站地图
控烟新探索
阅读排行
控烟新探索
控烟杂说 待上之道
发布时间:2016/05/10 13:01:29   来源: 烟草控制资源中心    浏览量:   分享:

控烟杂说 待上之道

 

【原创】

控烟杂说/015期

待上之道

控烟杂说 待上之道

2013年底,中共中央办公厅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《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》。通知的发布,是因为“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,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,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,而且损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,造成不良影响。”《通知》要求“各级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,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。”具体规定有很多。譬如 “要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”;“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”,“不得提供烟草制品”,“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、敬烟、劝烟”,以及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”等等。

《通知》是对所有“领导干部”的要求,职位无论高低,一概囊括其中。

《通知》下发后,认真执行的有;迟迟不采取行动,甚至在公务活动中,依旧摆放烟具,提供卷烟的也有。

何以如此?

究其因,一是以“不能让领导生气”为原则。如果领导吸烟,他就照样摆上卷烟。领导不开腔,他就只当并无《通知》此事。他们以为“县官不如现管”。升迁、利益,全靠“现管”提拔。所以处处讨好,小心翼翼。

二是借树遮阴。事涉自己的嗜好与利益,却又没胆儿抵制,便找个上级垫背,好树下乘凉。

三是当“贾桂”。贾桂是京剧《法门寺》中的小太监,大太监刘瑾叫他坐,他不敢,道是“站惯了”。以这样的精神状态,若领导违反《通知》精神,他敢吭一声吗?

中国长期君主专制历史中形成的“治道”,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处理上下关系,因为它关系着社会的盛衰,事功的成败。这些“治道”背后,都有着沉痛的教训。譬如,“下不钳口,上不塞耳,则可有闻矣”——这是鼓励下级要坦诚,有意见要敢说;上级要认真听取,不怕忠言逆耳。否则,“有默默谀臣者,其国亡”——政事的败坏,往往就因那些拍马逢迎之徒。

一个“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带头禁烟”的通知,暴露了某些干部畏首畏尾,察言观色,不以大局为重,打个人小算盘的内心世界。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处事,还能指望振作的精神,开拓前进吗?

早已是新的时代,但旧制度的亡灵依旧活着,并影响着世道人心。

控烟杂说 待上之道

版权声明   |   关于我们   |   会员登录   |   网站地图   |    管理登录

地址:北京市亦庄天宝园6里6号楼101   电话:(010)67804214

传真:(010)67804204   邮箱:tthdrc@sina.com

主办单位: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   京ICP09017700号-2   技术支持:中科服

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?

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,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.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.